骨質疏鬆、骨頭該怎麼練?

「因為骨頭很脆弱了,所以不要動嗎?」 

「久坐、沒有運動習慣,可能提早骨質疏鬆嗎?」 

隨著年齡增長,骨頭的品質及強度皆會逐漸下降,當骨質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時,跌倒時骨折的風險會大幅提升,這類情況常發生在老年人口、停經後女性、及比較少讓身體承受重量的族群(長期臥床、太空人等)。 

    雙能X光吸光儀(DEXA)是一台儀器,可以透過X光的原理來測量骨質密度,通常會測量腰椎及股骨頸(大腿)兩個部位,分別得出一個T-score(T值),T-score代表著與30歲的健康成人的骨質相比,差距幾個標準差。當T-score 低於 -2.5,即為骨質疏鬆,T-score介於 -1.0及-2.5則稱之為骨質缺乏(osteopenia)

      怕的不是骨質疏鬆本身,而是當合併肌力、平衡等能力不足,會因跌倒導致骨折,而後續的行動不便、臥床,最後讓體能、身體健康越來越糟」 

      除了老化及雌性激素等影響,骨質的強度大大受運動習慣、生活型態所影響。若常有承重的行為(讓身體承受重量)如走路、站著、甚至重量訓練,較能刺激到身體以維持骨質密度,相反地,若沒有給予身體足夠的機械性應力(mechanical stress)像是長時間臥床、久坐型態等,不僅骨質密度,肌力、肌肉量都會較不足。 

        「要讓骨頭生長,給予的受力跟刺激要足夠,接近骨折時十分之一的力」 

        骨質疏鬆的運動訓練,目標為「提升肌肉量、延緩骨質流失、提升平衡能力等」,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南以及自身的經驗,建議以下要素: 
         
        負重活動(weight-bearing activity)為主,利用重力給予骨頭壓力 

        建議中高強度的阻力訓練,強度約為60-80% RM(依個案情況) 

        多關節、大肌肉群的訓練為主,特別是下肢、中軸骨周遭肌群的訓練 

        針對骨質密度較低的族群,要特別注意過度扭轉、彎曲脊椎的動作 

        *平衡訓練:預防跌倒、且相對容易進步 

        對於較有經驗跟能負荷的族群,可以嘗試高速及高強度的訓練 

        雖說是在訓練骨質密度,但因為骨頭及肌肉是相互連結的,因此在足夠強度下多會同時訓練到肌肉、肌肉量等,不過需特別注意的是骨頭有所謂的Lazy zone(不反應區),亦即當給予的壓力或應力不足,骨頭是完全不會生長或有所反應的,過去甚至有研究發現,要讓骨頭生長,給予的受力相當於骨折時的十分之一。 

          a.課表上的安排 
          不管是研究或書上常提到要到60-80% RM或每個訓練組做到最後兩下有點吃力,才代表有足夠的訓練,我自身的建議就是維持通則:多做大關節、多肌群、中軸方向的動作,例如深蹲、硬舉等,重量則是抓在病患能做8-10下以內的重量,若有一定經驗的也可以嘗試5-6下以內的重量

            b.平衡訓練超級重要 

              不像肌肉量或骨質密度,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明顯看到改變,平衡是只要有練,可能1-2週就會明顯進步,並且大部分的動作在家都可以自己練習

              c.為病患設立符合現實的目標 

                很多病患很在意數字,希望恢復到 T-score 大於 0,但那是不切實際的,因為隨著老化我們無法逆轉回到原先骨質的峰值,目標應該是避免因為骨質強度不夠,而導致日常生活受限或增加臥床的風險,數值的部分則是避免T-score掉得太快甚至增加一些。 

                .

                .

                .

                『​希望透過所學,將運動醫學、運動科學、運動訓練等知識,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』

                –陳曉謙 物理治療師/肌力與體能訓練師

                FacebookIGYoutube部落格網路掛號

                #exerciseprescription#specialpopulation#osteoporosis#rehabilitation#elderly#rehabilitation#exercise#training#strengthening#weighttraining#physiotherapist#coach#trainer#doctor#運動處方#特殊族群#骨質疏鬆#肌少症#肥胖#懷孕#老年#年長者#運動#訓練#有氧訓練#肌力訓練#重量訓練#禁忌症#教練#物理治療師#醫師 

                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