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到底是受傷了,還是出力的方式不對?

「名為網球肘,但職業網球選手很少會有網球肘」 

身體的不適或疼痛,有時不一定是受傷了,或一定要尋求醫療人員的「治療」,而是請教練調整訓練量或指導正確的動作或發力方式,可能就能改變了。反過來說,有些運動傷害或疼痛,是儘管擁有最完善的醫療資源,若個案沒辦法降低訓練量、改變發力的姿勢,這些不適或問題會持續存在,不管醫療人員的技術再怎麼厲害。 

在物理治療及運動醫學的教育中,我們會從病患的症狀及病史,推測是身體真的有受傷(不健康)還是因為做了特定的事情,讓身體承受不適當的受力或壓力,而有了以下的排列組合: 

這就像是一位上班族,吃完晚餐去附近的公園走一走,或者跟朋友相約去河濱打籃球,在身體沒有任何受傷下,做習慣的活動、甚至超出能力一些的運動量或運動強度,並不會「產生疼痛」,頂多就是跑動的時候會有些喘、或是明天身體會有些「痠、緊繃」,這些都是在身體承受範圍內有的反應。

這邊有兩種常見的例子,一個是「過度訓練」、一個是「姿勢不對、動作的技術有問題」: 


過度訓練: 
就如同一位運動員並沒有任何受傷,但是教練開的訓練課表太重、或因爲運動員對自我要求太高,而讓身體遭受的壓力或刺激,超出身體所能忍受或恢復的,使得訓練或運動完不止隔一到兩天的痠痛或緊繃,而是「更長時間的不適」或「開始產生疼痛」。對於一般的上班族,則像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,但因為朋友邀約週末去爬百岳,結果爬完「鐵腿」了整整兩個禮拜。 

姿勢不對、動作技術有問題: 
這邊可以想像成健美選手或有重訓經驗的人,最近開始學網球,其實他們都有足夠的肌肉量跟肌力,但是並沒有「網球的動作協調性」,例如,理想的正反拍擊球,主要是靠下半身及軀幹旋轉的力將球擊出,但初學者或沒經過專業訓練的人,若不會用這樣的發力方式,大多想靠肩膀或手發力,最後讓這些部位「過勞」,同樣地,這並不是身體有受傷造成的不適,而是因為不正確的動作技術或姿勢,導致「不正常的受力」。 

這些例子都是身體其實沒有明顯的受傷,但超出身體所能負荷的受力時,會有「類似受傷的症狀」,只要給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,大多能自然恢復,但也有可能因為還沒休息足夠就再次有受力,而最終導致受傷(開始轉為不健康的組織)。

這種狀況下,就像是一個人剛扭傷腳或目前有足底筋膜炎,由於身體還在受傷的狀態下,韌帶或肌腱能承受的力遠比健康時來得低,因此,走路、上下樓梯、慢跑等這些原本毫不費力的事情,都會變得困難甚至感到疼痛,並不是因為這些事情是自己不擅長或強度過高(如跑馬拉松、100公尺衝刺)導致疼痛,而是本來身體就有狀況,因此建議要減少身體的負荷或刺激,或在現階段軟組織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活動(大多是不會讓疼痛或不適加劇的範圍內)。

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「血汗勞工」、「得到運動癌症的人」、「頂尖運動員」,例如腰正在痛,還是要久坐或搬重物,每天工時超過12小時以上,又或者兩個月後要參加奧運,但膝蓋的韌帶還沒癒合、持續腫脹,教練要求還是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;而所謂「得到運動癌症的人」就是不運動就會瘋掉的族群,常常有些運動傷害不是說完全不能運動,只是希望能循序漸進地進展,但在這個階段還是按耐不住,可能不小心就打了一整個下午的球,或忘情地跑了15k,這種情況,不管我們做了再多的治療或復健訓練,可能都沒辦法跟上個案的需求。 

註: 
軟組織(Soft tissue):韌帶、肌腱、肌肉、軟骨等都屬於軟組織,也是運動傷害或肌肉骨骼疾病常受損的結構 

.

.

.

『​希望透過所學,將運動醫學、運動科學、運動訓練等知識,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』

–陳曉謙 物理治療師/肌力與體能訓練師

FacebookIGYoutube部落格網路掛號

.

#sportsinjury #rehabilitation #tendinopathy #exercise #training #physicaltherapy #sprain #strain #coach #trainer #運動傷害 #受傷 #肌肉 #肌腱炎 #拉傷 #扭傷 #韌帶 #網球肘 # #運動 #訓練 #健身 #復健 #物理治療 #肌力訓練 #物理治療師 #教練 #陳曉謙 

發表留言